400-123-4657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QQ:1234567890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蓝狮动态 > 行业资讯

北京为什么会成为首都?

发布时间:2023-08-02 点击量:94

中国的首都是哪儿?
很显然,这是一个“脑残”才会问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北京”。但是,是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建都北京呢?或者即便都是建都北京,那么为何要选在这样一个地方呢?北京这个地方真的是中国所有版图中最好的吗?
如果你仔细看地图,你会发现,实际上北京的这个地理位置是有问题的!那具体又是什么问题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各个朝代对首都的选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所建立的都城都不太一样,不过基本上就是按照从“长安到洛阳”,“从南京到北京”这样的路线进行迁移(当然不是全部国家)。
北京被作为都城,实际上在“蓟”的时候就有了,明清两代就直接是沿用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之地,即便是现在,北京依然是我国的首都。但是,如果我们在地图上看北京的话,实际上北京的地理位置不算是最好的。
古代的国家建造都城,一般考虑两种因素,一种是经济因素,一种是军事因素。


纵观历史, 周、秦、汉、唐时代,中国的都城不是在长安就是在洛阳。我们就拿长安和洛阳来说。首先说长安,它位于关中地区,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在军事上占据优势。而洛阳呢?它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力资源丰富,其四周土地平坦,经济层面很占优势。于是就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这两座城市,一东一西,一个占据军事优势,一个占据经济优势。但至于王朝本身要在哪一个地方建造都城,就得看这个王朝的领导人侧重于哪一方面。
当然了,也不能单单看这两种因素,还得从当时的主要政治矛盾中找寻答案。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开创必定要经历一场战争,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产生就得靠“军事集团”来实现。而这些军事集团一般都是围绕在开国君主身旁的那些老将或者他们的家族成员。开始的时候,这个领导总会给大家来一场荣耀的洗礼,答应他们事成之后就为其“封官许愿”,说白了就是“洗脑”。慢慢地,这些军事集团开始形成一种强大的势力。举个例子,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这些人的势力集中在长安附近,所以在历史上我们会发现,周、秦、汉、唐一开始都会定都在长安。


但是我们会发现,一般在王朝的中期,当经济问题开始比军事问题重要以后,东边的经济中心就开始起作用了,都城就会向洛阳迁移。典型的就是汉朝——西汉到东汉的迁移,实际上就是因为经济问题已经大于军事问题。
再有,就是当“皇权巩固”以后,都城也会随之迁移。为何呢?因为当皇权巩固以后,换句话说是皇帝不再为了这些“军功集团”担惊受怕以后,皇帝就会跳出军功集团的包围圈,从而选择更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风水宝地”。于是,皇权的方向性的转移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来的就是都城的转移。例如隋炀帝和武则天,他们当上皇帝以后,坐拥天下,便立刻放弃关中,迁都洛阳,并且大力发展科举制甄选人才。当然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摆脱关中那些“军功集团”的束缚,从而培养自己的“人才集团”,即便是军功集团以后出现什么状况,也好应对。
所以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王朝都城的迁移,实际上就是东西方的迁移,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东西方矛盾”,也即是“中国地缘政治格局的矛盾”。长安和洛阳,这两地似乎就是王朝迁移的标志和证明。
但是,毕竟不是什么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亦如此。这样的情况,在宋代时候,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宋朝建立以后,宋朝的中央集权开始有意识的加强,开国君主赵匡胤为了避免晚唐时期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方针政策,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著名的就有“杯酒释兵权”。
但在宋朝时期,平民子弟开始有机会上学读书,知识传播开始在宋朝蔓延起来,那么宋朝皇帝在民间选举官员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所以,上文我们说到的那些军功集团的制约作用也就随之减少了;再者,宋朝独特的治国策略——重文抑武,使得宋朝以后的明清两代都是文官政府,武将想要真正的进入中央集权进行决策,那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宋朝的都城就没必要建造在洛阳,而是建造在距离大运河更近的开封府。说到底这个位置的变化主要还是“政治矛盾演化的结果”。
而到了明清两代,中国的重心又发生了转移。


明清两代的都城都是定都于北京,这又是为何呢?
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以中原为主的王朝,而是演化成了一个多元文明体系,此时的中国格局变得更大,更宽广了。
就拿清朝来说,首先清朝是满族,是从山海关一路打下来的,最后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版图,也就是疆土,它们都在扮演着这“体系”中一个个重要的角色。西藏雪域高原出产的藏传佛教,影响力不仅在西藏,而且还用精神控制了蒙古。
那么,清朝又为何要控制蒙古呢?很简单——军事制衡。蒙古草原上的军事力量是大清朝控制中原的支柱,而中原地区呢?就是为国家提供财政资源的“储备仓”,你也可以这样理解,蒙古是清朝的军队,中原是民众,军队作为一种暴力制衡使得中原地区能够稳定,而军队的给养就需要中原地区的民众来完成。而北京就作为一个调配资源的“枢纽”。再者来看,清朝的新疆地区,就是其缓冲地带,这些地区环环相扣,相互制衡,而北京作为都城就是为了调配这些资源,是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枢纽”。
所以你觉得什么地方更适合作为王朝的都城?当然非北京莫属。


但是如果我们只站在地理格局这一块上来看的话,北京确实不是王朝都城的最佳选择,为何呢?
首先从地理角度来说,北京在长城边上,而长城是中原和北方的分界线,这个地方可不是个太平的地方。在秦汉时期的匈奴,后来的女真等少数民族十分“猖獗”。只要有一天,长城被突破以后,那么北京就会有被包围的危险,所以这样的地方怎能作为国家的都城呢?
其次,在经济层面上,北京也不适合作为王朝的首都,为何呢?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的来源也主要集中在这儿,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交通工具,运输路线就不用说了,除了一条大运河稍微有点用以外,其它的运输途径是非常困难和不划算的。所以漕运成为明清两代的重要“血脉”,于是明清两代的皇帝还为此弄了个“漕运总督”的封疆大吏官衔,无非也就是保护这条国家的“大动脉”。
但即便如此,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直接将首都定在南方不就更好了吗?定都南京也比在北京要好得多啊!
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历史地理上的小格局,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大格局来看。国家的首都建造地区并不是所谓地图上的几何位置的中心,而是这个国家的资源、人口、利益版图的重心。中国王朝的都城亦是如此。
英国有庞大的海外利益,所以伦敦就处在国家版图的边缘,因为伦敦是出海口。而法国是一个大陆国家,那巴黎就不在出海口。而且法国北部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巴黎就在中线靠北的地方。——摘选
所以按照上文我们提到的大的历史格局来看,中国的首都建造在北京还是很有道理的!

平台注册入口